【導讀】集成電路作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核心樞紐,廣泛應用于計算機、通信、工業控制、醫療、消費電子、汽車等關鍵領域,是絕大多數電子設備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。其技術涉及材料、設計、制造、封裝測試等多個專業領域,產業門檻高,創新要求嚴,是全球高科技競爭的戰略焦點。
全球與國內行業現狀
近年來,全球集成電路市場持續增長。數據顯示,2016年至2023年間,全球產業規模從2767億美元擴大至4284億美元,年復合增長率達6.44%。展望未來,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預計達到5345億美元,2025年有望突破6001億美元,呈現穩健上升態勢。
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。近十年來,國內集成電路產量從2015年的1088億塊躍升至2024年的4516億塊,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17%。其中,2021年受“缺芯潮”推動,產量激增近38%;2022年受行業去庫存影響出現短期回落;2023年起市場逐步復蘇,2024年產量較2021年增長超過25%,展現出強大的產業韌性。
市場規模方面,中國集成電路行業表現尤為搶眼。從2017年的5411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12277億元,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.63%,增速明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,反映出我國在全球集成電路格局中日益增強的影響力。
行業發展前景與驅動力
未來集成電路產業將呈現三大發展趨勢:
產業基金驅動成長:國家與地方層面的集成電路產業基金持續投入,為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張提供關鍵支持。
AI技術賦能產業升級: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推動高性能芯片需求激增,成為集成電路創新的核心驅動力。
國產化進程不斷提速:在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下,國產芯片自給率穩步提高,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。
行業分析指出,2025年將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從“量變”到“質變”的關鍵轉折點。在激烈的國際技術競爭環境中,中國產業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韌性。預計到2030年,中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.6萬億元,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5%,成為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。
2026慕尼黑上海電子展:集成電路展區引領行業創新
作為行業風向標,2026慕尼黑上海電子展將于7月1日至3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-N5、W1-W5館隆重舉行。展會規模近12萬平方米,預計匯聚1800余家海內外優質展商,吸引超過7萬名來自工業電子、汽車電子、消費電子、通信系統、物聯網、電力與新能源等應用領域的專業觀眾。
本屆展會將特設集成電路主題展區,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優質企業,搭建直面交流的高效平臺,集中展示集成電路領域的最新技術與創新設計,助力產業協同發展與產品迭代升級。同期還將設立傳感器、功率半導體、電源管理、測試測量、無源器件、連接器、線束線纜、PCB及電子制造服務等專業展區,實現全產業鏈覆蓋。
展會期間,多場前沿技術論壇將同步舉行,聚焦汽車電子、工業電子、智能制造、物聯網、儲能技術、第三代半導體、人形機器人、AI科技等熱點議題。屆時將邀請業界專家、企業領袖及產業鏈代表共聚一堂,深入探討技術趨勢與市場機遇,共同推動電子行業持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。
歡迎業界同仁共襄盛舉,攜手共創電子行業新未來!
本文內容基于普華有策、中商產業研究院等機構公開資料整理
展會官網: https://www.electronicachina.com.cn/





